這個故事本可以更有趣,它的切入點如果能深入探討如何利用受爭議的商業機會來衝破當前束縛和改變遊戲規則的話會更叛逆和激動人心,但索德伯格沒有按照常規的思路去走,而是另闢蹊徑去探討事件背後的人物關係、行為和邏輯,我不太明白這樣處理的好處是什麼,人物之間隱秘和曖昧關係以及索德伯格冷處理的方式更讓我難以理解這樣的行為有什. Iphone拍攝讓成本降低,能看到更多場面調度,取景構圖也能極為刁鑽,索德伯格一直在尋找一種低成本又獨立的方式來讓自己更加自由,我覺得這方面他是世界頂級的. 插入真實球員的訪談來進一步幫助敘事和增強可信度,這樣的方式很少見,他曾一度有機會在本由他執導的《燃冬》中使用這樣的處理手段,但後來被撤換,在《燃冬》《燃冬》中我看到索德伯格沒有放棄貫徹許多他的創意概念听上去不错,但放这里着实讽刺. 无论当时香港电影市场再怎么受打击,电影人再怎么饿死,也照样会有人不要脸地在里面浑水摸鱼度日,本片这群人毫无疑问就是这种,拿着个不错的主意,可填充物全是胡打乱闹兼狗屎,搞到末尾连自己都不知该如何收场,竟随便凑了段莫名其妙的恶搞[星球大战]的所谓“预告”——建议各位直接看这一段,然后就会意识到我说的事实是多么正确. 老实说这种片子的存在,就是为什么直到现在我依旧认为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是被自己时代里的糟粕所终结的,一群本身不思进取的人去责怪另一群不思进取的人,好像因此自己就不是不思进取了一样. 如今的大陆电影市场或许是最能打脸这群人的例子,电影院有着不同互联网和影碟的优势,而根据市场规律,一样东西会饿死,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因为这件东西仿制品、相似品太多,而是自身竞争力不足.